今年是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开局之年,浙江首次编制发布《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有关情况。
《白皮书》正文共4章,约7万字,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从综合实力、数字创新、数字产业、数字赋能、数字治理、数字经济系统、数据价值化、数字新基建以及开放合作等维度,回顾“一号工程”实施成效,总结发展经验;展望未来趋势,提出若干建议。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浙江全面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势头好。
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7万亿元,居全国第四,较“十三五”初期实现翻番;占GDP比重达到48.6%,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8348.3亿元,居全国第四;五年年均增长13.3%,两倍于GDP年均增速,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凸显,稳定基本盘、引领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数字科创动能更加强劲
截至2021年,全省有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万家,均为2017年的3.4倍;
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强度达到7.3%,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2.5倍;实施215项数字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形成138项标志性成果。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数字科技创新战略力量培育成效突出,部分数字技术实现从跟跑向并跑的跨越。
数字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2021年,全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5916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303亿元,稳居全国第三、第四;
数字安防和网络通信、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计算、智能光伏、数字内容6大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主导地位明显。
截至2021年,拥有年营收超千亿级数字经济企业2家、超百亿企业45家,头部企业引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态势明显。全省打造省级数字经济特色小镇30家、数字经济“万亩千亿”产业新平台13家,成为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主阵地。
产业数字变革全面深化
浙江利用数字化新技术、新理念,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稳居全国第一。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累计认定未来工厂3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23家;获批共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1+N”工业互联网体系日益完善,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85家,培育上云企业47万家。
服务业数字化加速升级,网络零售额突破2.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二;品质消费普及普惠体系加快构建,数字生活新服务指数居全国第一。
智慧农业亮点纷呈,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稳居全国第一。
数字治理能力显着提升
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省域数字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之省建设成效显着,“浙里办”“浙政钉”成为标志性成果,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85%。数字抗疫贡献浙江智慧,首创“健康码”并面向全国推广。
率先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公共数据条例、电子商务条例;
率先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
率先制定平台经济监管20条;
率先制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体系,浙江在推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中正在加快形成“浙江模式”。
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破题见效
浙江率先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新路径,数字经济系统构架基本成型,打造了智造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线、对外贸易应用、金融综合服务应用等一批重大应用,获评省级最佳应用8个,“企业码”“知识产权在线”等应用得到中央部委肯定,“政采云”等应用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加快推进30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化工、电机、数控机床等10个行业大脑上线运行,形成理论成果122项、制度成果181项,有力推动经济领域数字化改革逐步深化。
数据价值红利加速释放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成效显着,截至2021年底,全省开放1.96万个数据集,59.1亿条数据,“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连续2年居省域标杆第一。
数据要素市场化指数居全国第二;累计遴选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206家,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9个,均居全国前列。数据安全政策和规则供给不断加强,基于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全过程的数据资源化进程不断深化。
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全力打造数字新基建创新示范省。
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成开通5G基站10.5万个,率先实现县城、乡镇全覆盖和行政村基本覆盖,补齐乡村数字基础短板,助力共同富裕;
累计建成各类数据中心202个,其中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20个,数量规模居全国前列;
城市大脑平台、视觉感知平台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不断夯实。
国际国内合作持续深化
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深挖世界互联网大会溢出红利,吸引一批优质项目、优秀人才落地,仅2021年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上签约合作项目投资额达到600亿元。
合力建设“数字长三角”,推进“一带一路”数字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浙江在数字经济国际国内合作中影响力不断增强。
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问:在数字赋能工作上目前的开展成效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金菊萍介绍,2021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预计占GDP的27.8%;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2.36万人,数字赋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稳经济、保就业、促发展的“压舱石”。主要做法包括三个方面:
一、扩大有效投资,建设一批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
2021年,全省“六个千亿”产业中数字经济完成投资1496亿元,计划完成率达142.1%。下一步将聚焦数据中心、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应用、高端制造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内育外引,争取新布局落地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级重大项目。
二、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加快推进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13个数字经济领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30个特色小镇建设。下一步将加快创建国家级创新载体,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助力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
三、强化数字赋能,推广应用一批示范典型
深入实施数字赋能626行动。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产业平台、数字新技术应用、数字交通等11个领域遴选了57个左右典型企业和平台案例进行宣传推广。下一步将启动征集第二批典型企业和平台案例。
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
叶健松介绍,今年是浙江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开局之年,浙江将聚焦“五区四中心”建设,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实现新一轮“双倍增”,到2027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7万亿和1.6万亿元,努力实现争先进位,持续擦亮数字经济金名片。
高水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每年组织实施200项数字经济领域“双尖双领”科技攻关项目,突破形成150项以上重大创新成果。集中力量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高水平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做强做大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等6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成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布局打造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30个以上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和2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形成7家千亿级数字企业、50家百亿级数字企业。
高水平建设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到2027年建成行业产业大脑50个,培育未来工厂100家、智能工厂120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
高水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加强钱塘江金融港湾和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深化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
高水平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到2027年实现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5万亿元。扩大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区。探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深化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争取建设数据交易所。
加快建设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合力推动国家算力枢纽长三角节点建设,提升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中心、乌镇之光超级计算中心建设水平,争创国家超算中心。建成1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的行业云平台。
加快建设数字赋能共同富裕试验区。建成5G基站20万个以上,实现5G和千兆光纤网络的城乡用户全覆盖。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数字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建设全国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放大数字化改革效应,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率先建立健全数字经济领域制度和规则体系,落实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创新数字化治理与服务模式。
问:数字化与绿色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浙江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下一步有哪些思路举措?
许晴介绍,浙江重点是要走好数字化引领绿色化、绿色化推动数字化两条道路:
一、突出数字化引领绿色化,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
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聚焦钢铁、石化、建材、电力、交通等重点行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平台,为行业绿色化转型提供全链条支撑,深挖绿色潜能。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转型。率先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各行业绿色发展。
二、突出绿色化推动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转型,率先实现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二)提升基站设施绿色化运行,鼓励建设太阳能基站、风能基站、光电互补基站等。
(三)加强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设计和制造,大力提高芯片、整机、终端等电子信息产品低功耗设计水平。
下一步,省委网信办将坚持创新制胜、变革重塑、防控风险、共建共享,通过试点先行、政策支持、交流合作、宣传引导等工作手段,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
问:浙江在数字贸易规则标准方面的情况和下一步工作举措?
石琪琪介绍,近年来,浙江聚焦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目标,积极发挥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先发优势,先行开展数字贸易规则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积极谋划,构建工作机制。去年11月,出台《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今年5月31日,全国首家数字贸易标准化工作专业机构——浙江省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先行探索,发布系列成果。制定数字贸易领域的全国首个标准——《数字贸易 通用术语》团体标准。发布全国首个数字贸易标准化研究报告——《数字贸易标准化白皮书》。
统筹合力,组建产学研联盟。联合浙江国际数字贸易协会、中国计量大学、蚂蚁科技、中南卡通等15家机构、企业,发起成立“数字贸易标准化产学研联盟”。省商务厅还成立了《浙江数字贸易标准化建设路径分析》课题组。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加快数字贸易重点领域标准研制;聚焦特色区域,开展数字贸易标准化试点建设;对接国际组织,积极推动数字贸易标准化合作,加快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标准成果,为我国抢占数字贸易制高点提供“浙江方案”。
问: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浙江要加快建设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合力共建国家算力枢纽长三角节点,建设绿色高效算力基础设施,这方面有哪些工作部署?
金菊萍介绍,根据国家部署和省里实际,浙江将重点围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绿色高效算力基础设施,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有序推进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能效提升,集群内数据中心PUE原则上不超过1.3;其余数据中心PUE原则上不超过1.5,鼓励不超过1.4。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
加快推进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加快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原则上布局在集群范围内。积极探索开展“东数西算”协同创新应用及服务平台建设,将成本优先、非实时计算类的离线业务向西部枢纽节点转移。
探索推进新型算力网络建设。推动数据中心从存储型向计算型升级,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积极发展云数据中心,强化绿色设计,降低数据中心传统电源用电负荷。
优化数据中心评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统筹解决设施规划、投资、建设、监管、评估等重大事项,组织开展行业准入、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探索试点。
推进数据中心产业“强链补链”。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建设数据中心安全体系。招引一批具有较强数字经济产业链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数据中心电源设备、空调设备、液冷领域制造企业,培育一批本地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安全防护提供商、信息系统集成商,推动若干传统龙头企业转型为数据中心运营商。
问:科技创新如何支撑浙江数字经济发展?
吴卿介绍,过去五年,省科技厅围绕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G60科创走廊三大数字科技创新集聚区,推进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中心体系、高新园区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摸排梳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点203项。累计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1万家,认定数字经济领域科技领军企业36家。集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约占引育人才总数的四分之一。
未来五年,将着力推进“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为浙江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每年组织实施200项以上数字经济领域“双尖双领”攻关项目,实现“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获得30项以上重大标志性成果。
做强数字科创平台。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做强之江、湖畔等省实验室。谋划建设人工智能、量子传感、工业互联网等重大科学装置及验证平台,争创国家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等技术创新中心。
壮大数字经济创新主体队伍。每年培育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字经济科技型中小企业。
更大力度培育引进数字人才。深入实施“鲲鹏行动”等重点人才工程,每年新引进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支持培育省“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5名以上。
全力支撑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深化“科技攻关在线”“科技成果转化在线”“科技企业成长在线”等重大应用实战实效,加速“未来实验室”推广,开发汇聚一批好用管用的科研组件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