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浙江省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三板斧”推动“小白”华丽蝶变 | ||||
|
||||
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简称“永嘉二职”)坐落于浙江省温州市,2015年开始,为了充分激发全县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让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振兴同步,县政府邀请高层次专家管理团队对永嘉二职进行“学校公办性质不变、教师公办身份不变、运行管理模式创新”的“委托管理”。经过几年的创新打磨,永嘉二职脱胎换骨,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中职学校变为省内闻名、市内领先的特色学校。 回顾近几年的创新发展历程,学校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能够持续不断佳绩频传,与学校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师资根基密不可分。 几年前,面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专业分布不均、总体数量不足、“双师”严重匮乏的状况,学校管理团队迅速制订师资招聘计划,在分步招聘新教师的同时,结合校情精准施策,积极创新“大会分享”“项目教学”“抓关键少数”等“三板斧”管理方式,逐步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特色。 探索全校“大会分享”制度。2015年学校改制之初,全校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7.5岁,随后几年持续聘用年轻教师,更是拉低了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 年轻教师的缺点是经验不足、动力不够,许多重要工作无法完成,而且有时缺乏工作主动性;优点在于有活力、有潜力、有创新力,在他们身上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浙江省教育厅要求每位教师每5年完成60学分的学习任务,轮流参加全省高校组织的专题培训,但许多教师对培训并不上心,普遍应付了事。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创新出台了“大会分享”制度,要求所有参加各级各类校外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制作15页以上的PPT,然后在全校大会上分享培训内容和学习心得,以此“倒逼”年轻教师“培训时认真听,培训后多思考”。 许多年轻教师从最初的不敢上台、不会宣讲,逐步成长为拿得出、打得响的金牌讲师和善于思考的品牌教师。短短两三年时间,全校就开出了106门选修课,整理并编印出60多套校本教材,获得县市级以上课题立项70多项,全校教师的“双师”比例稳步攀升。 推广“项目教学”创新实践。职业院校教师动手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从学校到学校”的受教育过程决定了他们缺乏工程经验,实践操作力不从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教师成为既能理论授课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为此,学校创新教学形式,把项目化教学作为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重要抓手,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本地企业产业实际,以“教师带着学生玩”为教学理念,系统化创建了全市领先的“CDIO项目教学及展示中心”“机械创新设计中心”“电商‘小二嘉’平台”“手工与服装设计制作中心”“泥塑木雕制作中心”“动漫与广告设计工作室”等8个创客空间,以项目为载体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教师借助项目实践申报了科研课题和发明专利,开发了校本教材,生成了数字化资源库,甚至荣获温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尤其是当许多同行院校对VR(虚拟现实)技术还停留在“烧钱购硬件”“只参观不使用”的新奇阶段时,我们学校已经组织年轻教师研发攻关,自主开发出VR实际体验项目,其中寓教于乐的“VR模拟法庭”项目受到省市法制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通过常态化的项目教学,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完成了从实践“小白”向合格“双师”的蝶变。 发挥“关键少数”龙头作用。对于一所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3年内新入职教师比例奇高的山区中职学校来说,要想让所有教师同步发展、齐头并进,并且成为“双师”,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选择和紧抓“关键少数”至关重要。 改制之初,年轻教师业务生、能力弱、方向不明、思路不清,专家团队便充分发挥自身“火车头”的带动作用,从整体规划、制度修订、氛围营造到技术传授等各个层面“拉”着大家齐步向前。等到全校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专家又适时将工作重心由当好“火车头”转移到修建“动车组”,先重点培育一定数量的“种子教师”,指导他们先行先试,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分头建立不同的小组,进而逐步变成“自带动力”的“动车组”。 近几年,“动车组”的动力越来越凸显。2021年学校创下平均每周获得一项省级奖项的纪录;学校有10位教师入选县未来教育技术讲师团,占讲师团成员总数的1/4;学校被教育部评定为“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学校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2022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集;学校校本研训项目连续3年荣获温州市一等奖;全校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超过9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