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苍苍,甘河泱泱。英烈之风,山高水长。金风习习,林海茫茫。祭奠先烈,哀思绵长……”2022年8月22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北山烈士陵园,伴随铁道兵烈士祭文,黑龙江省首次“为烈士寻亲”铁道兵烈士亲属集体祭扫仪式隆重举行。
陵园庄严肃穆,7个花篮整齐摆放,全体人员脱帽肃立,向为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铁道兵烈士默哀,并为他们献花。
英雄不言,山河为证。在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奋斗杂志社、大兴安岭地委和行署共同努力下,大兴安岭地区108名未找到家属的铁道兵烈士已经有65名找到亲人。
父亲是天 母亲是家
谢华波转身进屋,掏出铁盒,放在茶几上。
他用力拧开铁盒,掏出黑白照片、军用水壶,还有一捆卷成卷的背包带和一枚领章。
这几样东西,是这个家关于烈士谢成明的全部记忆。
照片上的谢成明身着军装,面容坚毅。谢华波眉宇间,分明有照片上人的影子。“长得像父亲”这几个字,在谢华波面前最好不提。因为每次提,他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听长辈们说,谢成明在谢华波1岁时回过一趟家。待的时间不长,就匆匆返回部队。从此,父亲在谢华波的生活里彻底“消失”了。
父亲的离去,让谢华波小小年纪便要独自面对生活的重担。上初中时,谢华波放学后要挑着60斤重的大桶去喂猪。有一次,刚下过雨,路面湿滑,谢华波一个不小心,整个人摔在猪圈旁,脏水弄得满身都是。
“想父亲的时候很多,尤其是过年时。”说着,谢华波的声音有些哽咽。
时间回到1964年。3年自然灾害结束,经济建设亟待恢复,国家急需大量生产物资,特别是林木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会战”方式开发大兴安岭。8万铁道兵听党指挥,不畏险阻,在零下50℃的严寒里挺进大兴安岭,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爬冰卧雪,栉风沐雨,喝三省汤、睡波浪床,攻克“生命禁区”,把792公里钢轨铺进了万年沉寂的林海雪原,谱写了一首让“八百里高寒”变通途的壮美史诗。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将青春、热血和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黑土地……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华波在一位寻亲博主的主页看到几张烈士墓碑的照片。谢华波想到自己的父亲,他和家人开始踏上漫漫寻亲路。
7年来,谢华波问遍了父亲当年的战友,他们告诉谢华波,谢成明很可能牺牲在黑龙江。除此之外,再无消息。
2022年8月,谢华波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烈士寻亲志愿者打来的电话,“谢成明烈士的墓找到了!”电话那头,志愿者邀请他和家人赴黑龙江加格达奇参加“为烈士寻亲”铁道兵烈士亲属集体祭扫仪式。
从四川到黑龙江,谢华波和70多岁的母亲由公交倒高铁,高铁换飞机,终于在2022年8月20日晚8点,在加格达奇机场出站口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寻亲志愿者。
第二天一早,和母亲打过招呼,谢华波独自打车,根据志愿者的描述,去寻父亲的墓。后天就是集体祭扫,但多等一秒,对谢华波都是一份煎熬!
终于看见墓碑上刻着的“谢成明”3个字时,谢华波感觉心底某处被迅速填满。
谢华波想放声呼喊父亲,但声音卡在喉咙里发不出来。只有无声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谢华波常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家。母亲在,家就在。父亲走了,家虽在,但天塌了。找到父亲,这个家仿佛一下完整了。”所有的委屈和不甘烟消云散,谢华波发誓要照顾好这个家,照顾好母亲。因为父亲会在不远的地方看着他。
寻亲志愿者助力破局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为65位铁道兵烈士找到亲人。
随着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的加入,铁道兵烈士寻亲工作得以大大向前推进。借助媒体的力量,烈士寻亲的触角得以伸得更远,也扎得更深。
回忆起替烈士找到亲人的场景,志愿者宋成难掩兴奋,“我找到了两位,不算多,有的同事找到四五位了。”
2022年9月7日,省委奋斗杂志社“为烈士寻亲”小组群内又有新消息——烈士李家来的亲人找到了!
从2021年6月开始,宋成便负责为烈士李家来寻找亲人。李家来烈士的公开信息很少,想找到他的亲属无异于大海捞针。
宋成从中华英烈网上得知李家来出生在河北,心里燃起一丝希望。此后的日子,宋成几经辗转,通过朋友联系河北籍退役军人,并利用战友微信群寻找线索。根据线索,他联系到了沧州市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戴城。
戴城从沧州市青县烈士英名录里查找到了李家来烈士的信息,但英名录中仅仅记载烈士安葬在黑龙江,没有具体信息。难题再一次摆在眼前。
热心的戴城并未放弃,他通过与乡镇工作人员电话沟通、反复上门走访,终于联系到李家来烈士的一位远房侄子。在与李家来烈士侄子通话中,戴城了解到,李家来烈士有个妹妹叫李家芹。2022年9月7日,宋成终于拨通了李家芹的电话。那一刻,他拿着手机的手有些颤抖……
宋成是奋斗杂志社机关党委书记,但在烈士寻亲微信群里,他和同事们都只有一个身份——志愿者。宋成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电话、网络、发函等方式,利用采访、调研的一切机会,发动20多个省市的党报党刊,积极为烈士寻亲。他们亲手制作寻亲海报,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变成发布寻亲消息的平台。杂志社找到的第一位烈士亲人,就是通过广东省委党刊《南方》杂志党建智库秘书长林若川联系《梅州日报》的媒体朋友,最终在梅州市找到了烈士的侄子。
不仅如此,宋成和他的同事们还利用“奋斗网”“奋斗者App”等媒体平台发布为烈士寻亲信息,向全社会征集线索,积极发出倡议,呼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为烈士寻亲。
在媒体的号召和努力下,大量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寻亲活动。目前,“为烈士寻亲”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已经由杂志社内扩展到社外,由采编人员扩大到社会各界。一支由党刊记者、编辑、军人、律师、高校教师、专家学者广泛参与的志愿者团队组建而成,人员总数已突破200人。
做再多也不算多
初次向上级领导汇报集体祭扫工作方案时,大兴安岭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伊国有的内心有些忐忑。
2022年8月中旬,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别说大兴安岭,整个黑龙江也有些时日没办过200多人的大活动了。
“这事非常有意义,各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领导的话,给了伊国有莫大的鼓舞。
参加集体祭扫的21位烈属,全部安排下榻加格达奇地区唯一的五星级宾馆。而前来参加活动的各界领导、媒体人员,则都安排在“不带星的政府接待宾馆”。伊国有说,2022年,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形势不好,连办公经费预算都不得不半年一做。但给烈属创造最好的条件,这一点没人有异议。
烈属谢华波的家在四川农村。2021年夏天山体滑坡,把谢华波家的房子冲垮一半。2022年8月,接到志愿者打来的电话,得知父亲的墓地终于找到,谢华波恨不得连夜带着母亲奔赴几千公里外的黑龙江。但两张全价机票,对这个刚刚经历灾难的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让他们来,局里给协调费用。”最终,烈士遗孀人生中头一次坐上飞机,来看自己多年未见的亲人。与此同时,海南、山东、四川、重庆、湖北、山西、辽宁,烈士遗属从全国各地踏上飞往加格达奇的飞机、开往大兴安岭的高铁……
落实责任人,一家一位志愿者。从烈属落地到踏上返程交通工具,志愿者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住有专人对接、吃有专人联系、行有专人负责,一定要让烈士亲属满意舒心。
伊局长告诉记者:“将烈士的家属请到我们的家乡,也是烈士们亲手建设的家乡,所有人都想表达一份敬意、一点感激。每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到极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对烈属有个交代,对烈士有交代。”
办公室新入职的小伙子们连续4周加班没回家,他们没日没夜,乐在其中。为烈属工作的神圣感感染着黑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不是我们在替烈士家人圆梦,而是烈士给了我们一个表达感谢的机会。”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处长李学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