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1. 首页
      2. >
      3. 文物动态
      4. >
      5. 行业资讯
      6. 红色水利遗产:不该忽略的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06 来源:光明日报

        【守望家园】

        在2021年公布的全国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包含86处红色水利遗产。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水利遗产,向世人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实答案。

        红旗渠:红色水利遗产的代表

        20世纪60年代开始,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地方党委“重新安排山河”的号召下苦干十年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结束了当地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这一工程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而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则是“红旗渠”。红旗渠的修建,继承了当地数百年来的治水传统和技术经验,也深深印刻着时代烙印,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的社会制度下,林县人民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广大干部群众不畏条件艰险,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太行山绝壁山巅挖砌垒筑宽2米、高3米、总长度达到1500公里的引水墙。施工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先后有81位修渠工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市考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岁月不语,唯渠能言。红旗渠浸透林县人民奋斗的汗水,镌刻着民族奋发前行的印记,是中华儿女永远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它的故事漂洋过海,也成为跨越民族和国界的精神符号,享有广泛国际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

        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的历史记忆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领导人民兴修水利、驱除水患、发展生产,这一历史是百年党史重要内容。治水的巨大成功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撑,也造就了遍布中华大地的众多红色水利遗产。

        江西上犹县营前镇石溪红军渠,是彭德怀同志于1932年率领红军官兵与苏区人民共同修建,九十多年后依然发挥作用,浇灌着千余亩土地;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内,裴庄渠缓缓流过,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和延安精神的历史见证,因为极大地惠及当地群众,被称为“幸福渠”;1941年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抗日根据地人民兴修水利,时任北方分局书记的彭真同志批准拨米三万斤,资助群众在盂县梁家寨乡开山修渠,为感激彭真同志和边区政府的关怀,当地群众把所修水渠称为“彭真渠”。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展现出惊人的力量。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举全国之力兴建荆江分洪工程,仅用75天完成主体工程——荆江分洪闸的建设,很大程度解除了洪水对荆江两岸的巨大威胁,成为保护荆江大堤防洪系统的重要一环。湖北巴东水流坪灌渠工程号称“巴东红旗渠”,同样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十多年建成的绝壁天河,解决了沿线群众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难题。20世纪70年代,江苏铜山柳泉乡人民在一无水源、二无经验的情况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引来微山湖水,灌溉万亩良田,这就是着名的向阳渠。西藏札达县萨让乡有一条3里长的“英雄渠”,是当地边防连战士和村民历时半年,用简易的劳动工具在半山腰修通,两名战士为此献出年轻的生命,命名为“英雄渠”表达了当地群众感党恩的诚挚之心和对部队官兵的敬仰之情,记录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1975年黑龙江南岔县浩良河镇为解决农业土地灌溉问题,组织村民及干部职工、学生等修筑浩良河骆驼山水利工程,该工程成为一处反映20世纪70年代当地民生状态的水利设施。

        从保护管理实践看,红色水利遗产是革命建设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运用科学技术,发扬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各类水利设施,包括水坝、水库、水渠、枢纽等类型。它们对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经济建设条件、推进社会进步发挥过重要作用,寄托着人民无尽期望。

        经过岁月消磨,这些水利设施已经丧失或部分丧失原有功能,以历史遗产的形式存在,一些重要红色水利遗产已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据统计,在2021年公布的全国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包含86处红色水利遗产。红色水利遗产向世人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实答案。

        红色水利遗产的价值体系

        红色水利遗产承载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与价值,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

        一是历史价值。红色水利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在特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特有的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下,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如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佳令世界侧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修建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党领导下的伟大力量,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二是社会价值。红色水利遗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推动了工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建设者们在一定时期共同奋斗,形成较为稳固的地域文化传统,经过教育感化代代相传,成为红色基因重要源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撑。红色水利遗产的修建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良好滋养,它们的故事永远催人奋进,激励中华儿女蓬勃向上、砥砺前行。

        三是科学价值。部分红色水利遗产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展现了非凡的工艺水平。红旗渠即是林州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光辉典范。总干渠渠道水平长度达到70公里,而高程仅仅下降10米,是山区等高线灌溉渠的杰出代表。有专家认为,红旗渠建造工艺巧妙复杂,与我国古代的都江堰、郑国渠和以色列的沙漠滴灌技术一样,都是人类治水用水的伟大智慧结晶。

        四是艺术价值。红色水利遗产与高山峡谷、江河湖泊等自然元素,以及农田村落、道路工厂等工农业设施相依存,形成了优美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巴东水流坪灌渠工程处于鄂西深山悬崖绝壁,与山体浑然一体,水利工程与环境有机结合,渠道宏伟壮观、工艺精巧,体现了独特的工业美学特质。

        红色水利遗产的建造深受地域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影响,当地特有的建筑工艺、号子、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今,部分红色水利遗产成为365足球直播无插件高清_beat365平台正版_365bet娱乐平台景点,带动了人流物流,助力村民致富、乡村振兴,因而具有显着的文化价值、教育意义和经济价值。

        不论从个体的微观分析,还是整体意义判断,我国红色水利遗产都具有巨大价值,值得高度关注。作为独特的遗产类型,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工作既面临共性问题,也有鲜明特殊的个性问题,亟待深入研究,统筹推进。

        (作者:王铮,单位为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