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
2月8日,浙江举行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晴,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陈良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骆莉莉: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与我省签署了《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今天我们邀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晴,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陈良伟,请他们来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我们先请王通林厅长介绍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王通林: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浙江“三农”工作特别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注和支持。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的背景情况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数字浙江”建设的决策部署,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地,我省数字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年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2022年我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
去年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联合在我省召开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明确支持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和我省正式签署了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称号。
二、我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进展
我省数字乡村建设起步早、基础实,探索形成了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全新路径。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强化”。
(一)强化系统谋划,形成数字乡村新合力。率先制定数字乡村“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推进举措,为各方提供行动指南。首创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双牵头、33家省级单位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督促落实,促进条抓块统、步调一致。抓紧抓实4个国家级、32个省级试点建设,推动涉农项目、改革举措优先落地集成,着力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二)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数字乡村新应用。以“乡村大脑+浙农应用”为主体,构建“1+16”的体系架构,综合集成农业农村数据、算力、算法,升级乡村大脑“11153”核心功能(统建数据归集“一个仓”、地理信息“一张图”、功能服务“一个码”、核心能力“五个库”,形成农业智能、乡村智治、农民智富三领域能力),突出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增产保供等重点任务,建设“浙农富裕”“浙农牧”“浙渔安”“浙农码”等16个“浙农”系列应用,目前日均访问量超120万次。
(三)强化提档升级,构建数字乡村新产业。创新探索“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先行建设畜牧业、渔业、茶叶等产业大脑,建立产能预测、风险预警、市场对接、要素流通等智能模型和功能服务,已认定数字农业工厂278家、未来农场20家。积极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创新“浙农优品”“网上农博”等应用场景,培育村播电商等新业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238.9亿元。
(四)强化融通共享,凝聚数字乡村新能力。率先实现行政村5G网络、快递服务全覆盖,农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2600多万个。“乡村钉”“线上村民说事”等数字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广,全国首个全省统建的农村集体经济数字应用“浙农经管”已在2.3万个村社全覆盖。创建378个省级未来乡村,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数字服务集成落地。
三、我省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的思路举措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全速推进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积极探索形成浙江创新、全国共享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力争到2027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800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156”的工作举措推进引领区建设。
“1”,即围绕1个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部省共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在试点建设、政策项目、专家智库、模式提炼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有效落地;
“5”,即明确“五个高地”的建设目标,即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变革高地、乡村产业数字赋能创新高地、乡村数字服务实践高地、乡村网络文化活力高地和乡村整体智治引领高地;
“6”,即开展“六大行动”:
一是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行动。加快数字化应用在农业农村的融合贯通。加快“乡村大脑”和“浙农”应用迭代升级,进一步打通部、省、市、县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三农”领域核心业务全覆盖。
二是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行动。启动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深化农业产业大脑建设,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和创新链,加快建设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积极培育村播电商等农业农村新业态。
三是乡村数字服务提质行动。紧盯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数字公共服务贯通应用。加快推广“浙农码”,升级完善“农民信箱”,创新打造一批乡村数智生活馆。
四是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挖掘活化乡村优秀文化资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加强新技术推广、电子商务销售、新媒体应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等培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五是乡村“四治融合”推进行动。推广乡村“一张图”模式,普及“善治积分”“随手拍”等治理手段,加强生产管理、自然资源、人居环境等领域的数字化管理应用。
六是乡村数字基础提升行动。加快乡村5G基站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公路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生产生活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的沟通联系,充分用好网信、农业农村双牵头机制,加快推进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努力打造数字乡村建设先行样板,助推我省“两个先行”,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最后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宣传报道我省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共同营造关心乡村、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
谢谢!
骆莉莉:谢谢王厅长。接下来请大家提问。
中新社浙江分社:我们都知道,数字浙江建设是已经走过了20年,今年浙江又成为了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这个意义十分重大。我想问的是浙江将如何用好这张金字招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呢?谢谢。
许晴:谢谢您的提问。这次部省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花落浙江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数字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今年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是“数字浙江”20年,也是“千万工程”20年。二十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将数字浙江建设与“千万工程”有效融合,取得优异成绩。尤其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浙江坚持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坚持从“千万工程”的守正创新出发,将数字乡村打造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到如今,浙江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部委的充分肯定,对浙江也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
对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数字乡村来说,以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乡村全面发展构建新基座。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会加速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建设和应用,形成由数字技术构成的乡村经济社会运行新基础,为农民生产生活、创新创业提供新农具。
二是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新动能。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加强了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交叉融合、有机融合,突破了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所以也能有效地引领从生产要素到生产力,再到生产关系的全面系统变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形成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三是为全民共建共富提供新模式。我们说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的现代化,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通过就地培养、吸引提升等方式,会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筛选一批善于学网、懂网、用网的“新农人”,使农村资源和要素通过互联网与城市形成一体化市场,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高效、便捷的向农村、向农民的输送。我就讲这些。
总台央广网:浙江开展数字乡村引领区的建设,我们也很期待,这将会对浙江全省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请介绍一下,谢谢。
王通林:谢谢记者的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很好。我们搞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最后是要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的。省里“新春第一会”上,省委就作出三个“一号工程”的重要部署,特别是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作为“一号发展工程”,所以,我们也是为了迅速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引领区建设,我相信必将成为我们推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我们乡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也为我们整个农村治理的数字化带来很多创新突破和巨大的变化。
从三个方面讲:一个,从乡村的产业发展方面来说。我们将实施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行动,重点是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特点,推进三大方面创新:一是生产方式创新,原来的农业乡村产业相对比较传统,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下,我们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模式,推动5G、农业机器人、物联网等数字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比如举个例子,在嘉兴青莲未来牧场,通过数字全产业链的改造,现在每万头猪场只要3名饲养员,人工减少了80%以上。目前这样的未来农场我们省里已经有20家,今后5年我们将创建100家以上。另外,营销模式也会带来创新,我们会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等工作的推进,持续开展品牌推荐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事节庆活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有效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第三是经营机制的创新,我们会大力培育共享农业、云农场、数字文旅等乡村新业态,推动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民宿)、乡村康养和文创基地等开展在线经营,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也会让乡村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激发新的潜力。
第二,在农民生活方面也会带来巨大变化。我们将实施乡村数字服务提质行动,主要是聚焦“一老一少”,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数字场景率先在未来乡村集成落地,打造一批主体运营市场化、功能服务集成化、业务协同高效化的数智生活馆。比如说,像德清五四村,村民在当地的数智生活馆就能够开展健康自测、远程问诊,也能够咨询农业技术、政策法规,还能办理话费充值、保险、存取款等业务。像这样的数智生活馆,我们今年将出台省级建设标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腿,生活更优享。
第三,在农村治理方面。我们将实施乡村“四治融合”推进行动,纵深推进数字化应用与县乡一体基层治理“四平台”融合建设,优化形成数字监管“一张网”、整体智治“一张图”,打造线上线下事件处置联动体系。比如桐乡市综合集成了22个部门、1000多万条治理数据,实现了治理态势一屏掌控、村社业务一网集成、多元参与一键智达,大大提高了我们整个乡村治理的速度和效率。今后,我们将持续推广“善治积分”“乡村钉”“村民说事”“共享法庭”“线上矛调”等一批数字化治理新模式,通过以智治为支撑,让我们浙江的乡村自治更高效、乡村法治更温暖、乡村德治更入心。回答完毕,谢谢!
今日中国:前面提到“浙江乡村大脑”,请问“浙江乡村大脑”与数字乡村是什么样的关系?下一步将如何赋能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谢谢。
陈良伟:谢谢记者的提问。“浙江乡村大脑”是列入我省首批大脑建设一本账的领域大脑,我们聚焦监测评估、预测预警、战略目标管理三方面能力,系统构建了“乡村大脑+浙农应用”的总体构架,全面支撑数字乡村建设。
“浙江乡村大脑”是以“11153”为核心构架,一个数据仓,目前已经归集了业务数据24亿条;一张“三农”全域地理信息图,已经建设三农图层101张;一个“浙农码”,目前赋码用码已经超1.9亿次;还有知识库、规则库、算法库、模型库和组件库,这五个库已经汇集能力要素2万余条,集成智能模块17个。比如我们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智能模块,基于100多万次监测数据的集成,可以形成“风险主体三色码、风险区域五色图、风险产品一清单”,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闭环处置。可以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业智能、乡村智治、农民智富三方面的能力,成为数字乡村的智能化中枢。“乡村大脑”已覆盖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贯通,同时也支撑了“浙农”系列应用和地方特色应用80余个,日均访问量超120万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大脑支撑应用、应用丰富大脑”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推进“大脑”与“应用”的双向赋能,持续推动落地乡村、服务农民,为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是围绕底座更实,推动“三农”数据统一归集、高效共享、规范回流,持续建设“三农”数据仓、完善“三农”全域地理信息图、大力推广“浙农码”、不断丰富规则、算法等要素库,不断丰富“11153”核心构架内容。
二是围绕能力更强,加快适用于“三农”领域算法模型、知识图谱、智能组件的开发建设,支持接入各地开发的应用和模型,推动“大脑”与“应用”双向赋能。
三是围绕协同更畅,加强与各领域大脑、基层治理大脑对接,打通各层级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推动乡村大脑的共建共享,推动乡村大脑在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中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浙江经视:想请问一下,怎样帮助我们的农民朋友更好地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来,让大家更便捷地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做法?谢谢。
许晴:感谢您的提问。数字化本身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理念问题,我们应该要提升农民数字化的素养,这也是引领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就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数据共享、协同共建这样的思路来推进。
首先,要降低农民使用数字技术的门槛,发挥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方面作用,引导并鼓励农民通过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与涉农高校开展合作,有效引导数字素养较高的师生下乡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数字技术指导,加强农民借助智能设备和数字技术挖掘、整合、利用数字信息和基于互联网平台交流信息、共享数据价值的能力。
其次,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也离不开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同时也要加强数据共享。积极构建省内各部门协同机制,对各平台数据资源进行深挖、重组、整合,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共享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数据信息,实现数据联动、部门间信息协同。
另一方面,在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过程中也不应当忽视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作为最接近当地农村居民的县级融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很重要,要竭力打通乡村数字素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在倡导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大背景之下,各类媒体在报道内容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让农村居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水平。
最后,要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市场主体为农民提供通俗易懂的多元化技术内容,开发简便易行的软件、程序,丰富、拓展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渠道和机会。回答完毕。
浙江之声:刚才讲到浙江将实施数字乡村引领区六大行动,请问将如何具体推进?请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许晴:发布中也提到了,我们将实施数字乡村引领区的六大行动。六大行动涵盖了乡村产业、生活、治理等方方面面,具体的内容刚才我们主发布人也都已经阐述过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想要强调的是,必须要在工作体系、推进机制、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深化。具体来说,我们还是想在推进这项工作当中要建好用好四大支撑保障机制。
一是用好部省共建机制。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将切实履行联络单位职责,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的常态化对接,定期会商引领区建设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数字化场景应用开发共享等领域的政策支持,主动承担相关改革试点任务,推动部省间在数据共享、系统互通、业务协同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二是强化省级协同机制。我们要发挥好网信、农业农村双牵头的数字乡村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定期研究引领区建设重大议题、推进举措、相关政策,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各部门分工职责和任务要求,推动数字化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集聚。
三是优化省市县联动机制。我们将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融合推进,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目标、工作流程等指导力度,聚焦发展瓶颈短板,鼓励基层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加大对4个国家级、32个省级试点地区的督促指导、成效评价,推动新一轮试点地区的扩面提质。也要进一步完善我们数字乡村建设的评价体系,定期调度各地建设进展和突出亮点,我们也要将建设成效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挂钩,推动各地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
四是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我们将组织召开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数字乡村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持续提高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的影响力、覆盖面,有效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广泛邀请国家部委、科研院校、头部企业、知名专家共同组建数字乡村发展联盟和专家智库,为我省数字乡村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鼓励通信运营商、数字技术服务商、乡村创新创业团队等多元化、社会化的主体共同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运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数字乡村、支持数字乡村的强大合力。回答完毕。
骆莉莉:谢谢。我们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