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项工作 > 热点专题 > 保护耕地 “浙”里行动 > 保护耕地 “浙”里行动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12-21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耕地保护“浙”里行丨杭州临安:责任护田,数字管地
        发布日期: 2022-12-21 08:20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光明村,村级田长周潮滨一大早就开始巡田了。

        临近中午,周潮滨收到了“浙政钉”App推送的疑似破坏耕地预警信息,便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原来,是该预警地块驶入了用于土地整理作业的拉土车,未发现破坏耕地行为。

        现场拍照、上传资料,直至该预警片区在相关系统里从“黄码”转为“绿码”,周潮滨才长舒了一口气。

        这只是临安区村级田长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临安区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建立村级耕地保护协会,制定出台耕地保护考核与补偿相关制度,构建区、镇、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

        如今,临安区共有村级田长295名、巡查员577名。他们在田间地头开展日常巡查,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块耕地,牢牢守住全区43.46万亩耕地保护红线。

        微信图片_20221221081638.jpg

        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

        成立耕保协会,守好每块耕地

        相较以往,在临安区的广袤田野里,如今多了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临安区耕地的守护者——村级田长。

        2018年10月,临安区天目山镇周云村建立耕地保护协会,成为浙江省首个耕地保护村级群众组织。

        走进周云村村委会,该村耕地保护协会秘书长王莹拿出了5本厚厚的工作台账。王莹介绍,这些台账记录了近年来周云村在耕地保护方面发生的大事件、每一次耕地保护巡查过程,体现了周云村全力保护耕地的决心。

        据介绍,周云村耕地保护协会成立初期仅有17人,除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协会成员主要包括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村老干部、村民组长、村网格员,协会设有4个小组(耕地保护巡查组、生产技术推广组、法律政策宣传组、涉土地纠纷调解组)。

        按照协会工作制度,巡查员要每周对全村耕地开展一次巡查,发现问题线索及时上报;宣传组要每月开展宣传引导工作;一旦发生涉及土地的纠纷,调解组要随时进行调解。

        4年来,在该协会的不懈努力下,乱占、破坏耕地的现象在周云村消失了,保护耕地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

        微信图片_20221221081708.jpg

        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郎家村

        推行田长制,织密“责任网”

        临安区的耕地大多位于山坳之中,耕地资源匮乏。如何守牢全区43.46万亩耕地保护红线,是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

        今年3月,浙江省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安区已设立区级田长4名、镇级田长72名、村级田长295名、巡查员577名,建立村级耕地保护协会21个。

        “通过田长制这一工作抓手,我们精准地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头,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格局,实行网格化、全覆盖管理,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工作局面。”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谈及未来耕地保护工作重点,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临安区将在推行田长制基础上,继续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鼓励更多村集体成立耕地保护协会,动员更多人参与耕地保护工作,持续提升耕地巡查、保护和监管效能。

        微信图片_20221221081713.jpg

        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

        高科技+专项奖补,提高耕保积极性

        “曾经有人夜间在我们村的耕地里倾倒了几十吨垃圾,等到我们发现时,这些耕地已经被污染。当时我们查了一个多星期才找到肇事者。”提及近年来光明村耕地保护工作发生的变化,周潮滨说,“我们现在有了高科技手段,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周潮滨所说的高科技手段,是指耕地智保“天巡地查”场景。近年来,为加强耕地保护监管,临安区在耕地附近的铁塔上安装了高清视频探头,辅之地面电子围栏等,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耕地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与“技防”相匹配,临安区足额配备了田长、巡查员,确保“天巡地查”场景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有人响应,实现快速处置。

        除了采用“人防+技防”,临安区还以绩效为导向,对土地承包权人、村集体实行耕地保护考核与补偿制度,将补偿资金与耕地保护绩效挂钩,与耕地利用率、土地执法检查、农业产业发展、管理手段创新等工作相结合,进行奖优罚劣、差异化补偿等。每年评出耕地保护示范镇(街道)2个、示范村10个,分别给予100万元/每个示范镇(街道)、50万元/每个示范村的奖励。

        “这些奖补资金的发放,旨在鼓励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挖鱼塘、种苗木、建农房,都必须以保护好耕地为前提。有了补偿资金,村民参与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临安区昌化镇耕地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汤明伟说。

        2016年至今,临安区共发放耕地保护补偿资金2.8亿元,保障了村级组织和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经济收益,增强了村民保护耕地的责任心,提振了大家“多种粮、种好粮”的信心,使“水满田畴稻叶齐”的场景在临安区逐步变为现实。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